强互补促融合 谱写协调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任何社会的经济空间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不同空间之间总要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人员、货币、信息的流动,这便形成了空间对流。畅通空间对流机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畅通经济循环。空间对流是经济循环的空间表现,畅通经济循环必然要求空间对流的通畅。反过来,空间对流是否畅通无阻也影响着经济循环的畅通。这就是说,经济循环和空间对流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畅通空间对流是实现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关键支撑,这对我国这种超大规模经济体来说尤其如此。因此,畅通空间对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战略要求。, 空间对流畅通无阻,有利于各地生产和输出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输入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有利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要素和产品交换范围、提升交换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利于增进个人和组织发展机会的可及性、要素报酬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协调,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供求的空间均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形成国民经济循环的整体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因此,畅通空间对流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般来讲,空间对流强度由空间经济密度、紧凑性、融合度和互补性共同决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我国空间经济密度、紧凑性对空间对流的影响显著减弱,但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等制度型融合和空间经济互补性发展相对滞后,融合度和互补性成为空间对流畅通无阻的关键瓶颈,值得特别重视。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畅通空间对流,应以增强区域经济的融合度和互补性为导向,着力在三个方面形成创新性机制。,【光明论坛】强互补促融合 谱写协调发展新篇章, 把融合度和互补性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关键,增强区域经济融合度和互补性的关键便在于贯彻落实。应进一步统筹供给潜力和需求潜力,增强区域经济融合度和互补性,科学选择适合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领域、专门方向和重大项目。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例,这项工程通过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以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作者:杨开忠,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原文链接:http://www.nsgz.net/a/doc/web/news/guonei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