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加强电影合作:相互推荐优秀影片参与影展

为不断丰富中乌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进一步深化两国电影文化交流,中国电影家协会计划携金鸡奖获奖影片参加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并举办展映活动,并邀请乌国电影署推荐影片参加11月在厦门举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任鲁豫、马凡舒携手探索“和美文化”,感受酒里的中式浪漫!

在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传承与情感维系的重要纽带,以其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绵延至今。围绕“和合共生 美美与共”主题,直播节目采取双线叙事,带观众跟随任鲁豫、马凡舒的视角,在不同场景中触摸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文化评析】《我的阿勒泰》带来的三重惊喜

【文化评析】《我的阿勒泰》带来的三重惊喜  【文化评析】   作者:吕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

聚焦青年创作人 培育影视新力量

三天时间,11场主题讲座、1场座谈交流、1次分组讨论和1次创作交流……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首次组织了专门针对青年导演、编剧的培训——“精品剧集青年创作人才培训班”。

宋代名琴“辩梦”亮相“国乐初心”

本场演出,古琴、胡琴演奏家张旭光特别带来了一把中国广播艺术团藏琴——距今已千年的宋代名琴“辩梦”。现场观众有幸聆听了这把千年古琴“穿越”而来的金石之音。

《海底两万里》沉浸式展览引领科幻冒险之旅

这部作品将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于我们眼前——以沉浸式主题展的形式,让我们告别对未知深海的恐惧,重温那场怀旧且盛大的蔚蓝航行。

文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引领影视产业的未来

谷国庆指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是用新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体系建设对打破体制壁垒,推动多媒体融合,形成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同时为构建中国文化大模型提供了坚实基础,并在打造中国智能文化体系、塑造审美标准和培育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剧集《我的阿勒泰》站在文学的肩膀上攀登

“无风无晴的日子里,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在重重雪堆中奋力挖开一条通道,从家门口通向村口……”剧集《我的阿勒泰》开篇,随着在乌鲁木齐餐馆打工的李文秀回到阿勒泰,作家李娟在散文中描述的阿勒泰,在影像中变得立体鲜活。

话剧《春山如笑》:用艺术疗愈心灵

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高达9500万,且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精神卫生人才储备不足、普通大众对抑郁症缺乏科学认知的情况,抑郁症患者成为一个亟须社会关注的群体。

越剧《梁祝》:带热经典 启示当下

今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映70周年。越剧《梁祝》对民间传说多次修改、去芜存菁,曾被赞誉为“戏曲改革的典范”,在当年的广泛影响带动了其他经典剧目的创排,对当下戏曲传承有着启示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