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赞歌传唱不息

“英雄三部曲”选择当今观众易于接受的视角展开叙事,凸显英雄精神。

翁国生:“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一生的追求”

从艺50年,作为演员,他塑造了无数个精彩的舞台角色;作为导演,他执导了百余部观众喜爱的舞台作品;作为院团长,他为戏曲事业发展苦心经营

当传统观演文化遭遇短视频时代的新挑战

拍照、打卡、分享……这些短视频时代大众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行为,一旦进入到影院和剧场等特定文化空间,便引发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主持人:不过,很多时候引发争议的并不是评论,而是观众在电影院里拍摄屏幕的行为,也就是现在比较热的词“屏摄”。

重庆大足:石刻传奇,湖光诗韵

记者步入大足石刻球幕影院,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历史空间。抬头仰望,球形幕布如同苍穹般广阔,光影交织中,千年石刻的精美细节一一展现。该影院通过实景拍摄、历史场景再现,以及8K技术,使记者仿佛亲手触摸到了石刻的细腻和生动,亲耳听到它们诉说着世代传承的故事。

中国音乐“走出去”:接地气才能有人气

如果你去法国巴黎旅游,在埃菲尔铁塔下,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位中国女孩:她身着汉服,挽着发髻,用古筝弹奏着各种中国音乐作品——从她指尖流淌出的既有《渔舟唱晚》等中国古典名曲,也有《赛马》等传统民乐,还有《青花瓷》等华语流行歌曲。

《春色寄情人》:以爱之名 书写现实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春色寄情人》以生活遭遇变故后成为遗体整容师的陈麦冬和因车祸致残,孤身在大城市打拼,成为职场精英的庄洁为主角,讲述二人以爱温暖彼此的故事。

IP有多强 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近年来,IP成为电影业的热门话题。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即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具体到电影领域,一方面电影人将音乐、文学等文艺作品转化成电影;另一方面开发电影的周边产业,生产各种衍生品。电影从业者围绕IP展开实践,挖掘与释放电影的产业价值,实现了电影IP价值链的横向拓宽与纵向延伸,为健全电影市场和产业体系作出贡献。

《井冈星火》:闪烁崇高的思想光芒

红色题材是常写、常拍、常新的创作主题。蕴含家国情怀的电影,最能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踔厉奋发,《井冈星火》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该片用光影艺术再现自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真实写照,这部影片既给观众带来了一堂“解渴”的党史教育课,也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艺术实践。

音乐剧《此心安处》:探索虚实相生的舞台呈现

近日,由贵州省歌舞剧院演出的原创音乐剧《此心安处》上演。该剧以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彝族百姓的扶贫搬迁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此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民间舞蹈“阿妹戚托”如何传承与发展。该剧通过实景为主,穿插虚景,虚实双景并置的多样空间形态建构舞台空间,设计独具匠心,展开叙事的同时表达了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美学风格,呈现了主创对音乐剧这种外来戏剧形式中国化的积极探索。

热门故事如何驱动大视听产业的跨媒介叙事

最近两年,以热播影视剧、文学IP作为选题选材,衍生舞台化、场景化再创,涌现出一批内容关联、角色衍生、跨越多种平台、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形成热点联动的跨媒介艺术实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