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候鸟迁飞通道——让空中“旅行家”一路顺风

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生态账户”让生态积分变“真金白银”(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江口县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脚下。县里设立了“梵净生态账户”,根据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等不同经营主体特征,制定积分标准。

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营结营

激发青少年爱国心,培育科学梦,树立创新志,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夯实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根基。

一件短袖里的绿色“门道”(我们的低碳生活)

一件短袖的生产过程,有哪些绿色“门道”?从回收、利用到纺织、制衣,来自浙江的“蓝色循环”探索,让环保服装得到消费者青睐,还建立起“从海洋到货架”全流程,让绿色消费触手可及、绿色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智能化预测预报农作物病害(创新故事)

能不能采取智能化的办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开始了小麦赤霉病的监测预警研究,先后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机理模型和多个经验模型。

气候变化或干扰地球自转

来自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监测了气候变化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正在不断扰乱地球的自转,导致每日时长(即日长)变长。

“基因魔剪”将B细胞变成抗体工厂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人体免疫细胞B细胞变成体内的微型监测机器和“抗体工厂”,生产专用抗体来摧毁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

早期小型哺乳动物生长慢但寿命长

据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早期小型哺乳动物的寿命和发育期可能比体重相近的现代哺乳动物更长。

远古发现丨我国科学家破解15.6亿年前“圆盘化石”身份之谜

此次,研究团队对我国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466个圆盘状化石进行了形态测量、显微观察和矿物成分分析。

果蝇研究揭示只有母系线粒体被遗传的机制

公报说,在有性生殖的植物、真菌、昆虫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生殖过程中受精后,几乎所有物种的父系线粒体都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