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
江苏省报业集团
导航折叠切换
首页
南京本地
政治要闻
综艺明星
教育文学
健康身体
经济金融
生活文化
水润三秦 兴业惠民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陕西,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画卷。陕西榆林绥德县有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典型的地形地貌,历史上这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沙地。
【光明论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速释放数字化潜能
科技创新的跨界融合将持续引领数字经济生态格局全面完善,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生态也将进一步助力数字经济价值链协同重构。企业主导的数字开源社区的构建探索,以及多元化技术社群、贡献者体系的健全,将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形成。
再次创造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嫦娥六号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科学家揭示水稻破土出苗关键调控机制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北斗授时服务能力获国际认可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嫦娥六号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据介绍,我国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和天问四号,分别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
一粒小麦的“产业链之旅”(“三夏”一线探新迹)
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小农户,一本本收粮账背后,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益渡知愿”AI志愿填报系统发布
“益渡知愿”AI志愿填报系统发布
骨髓转化白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
‹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
››
返回顶部